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热门分类
  • 二手房
  • 租房
  • 招聘
  • 二手车
  • 交友
  • 服务
  • 发帖数610
  • 粉丝3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所属组:情报中校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0/11/11
手机:未填写电话号码
邮箱:marryandy79@gmail.com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热门排行榜
  • 本周热榜
  • 本月热榜

暴利驱使下的恶意差评黑产业

[复制链接]
可乐不加冰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2-24 11:15:54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20年12月22日

转载应注明作者和网站出处,添加原文链接;
没有获得明确的许可,不得改写内容。如有编辑、改写或是缩短内容,请在文中注明:“本文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原文首发于凤凰联盟。”

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诞生的“寄生虫”
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购已然成为了国内外趋之若鹜的一种购物形式。根据调查,在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了4980.0亿元,同时,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8亿。而海外就以欧美国家举例,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整个电子商务中所产生的营业额就能够占其电子商务总和的1/8,其中美国就已高达1/6之上。


与此同时催生出各大网购平台,例如:淘宝、天猫、拼多多、网易考拉、梅西百货、亚马逊、沃尔玛、eBay等各大购物网站。既然有卖家,就会有买家,有购物,那么也就会有购物评价;而卖家想要出售更多的货物,就需要增加曝光量以及多数买家想看到的“真实评价”即所谓的“好评”,于是就开始衍生出的一大批专门给店铺订单刷好评的人。在行业内有句话,‘一个差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少需要12个好评才能抵消’,不仅意味着差评巨大的影响力同样也意味着好评对于卖家及这家店辅的重要性,那么另外一批人也随之出现——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这个词相信有网购经历的人都不陌生,差评师主要就是靠恶意差评,从而勒索卖家退款,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牟利。在中国网购界有句话:再牛逼的运营都干不过都1个职业差评师。这句话就足够能证明差评对于上架商品影响有多巨大,不仅会商品影响的转化率,也能毁掉一个商品,严重的甚至会毁掉一家店,让卖家只能忍气吞声花费极高的费用来向这些职业差评师妥协。但是与之恰恰相反的是,这样的妥协只不过更助长了差评师们的嚣张气焰,让他们更加目中无人的提高所谓的“赔偿金”来达到目的。


游走在保护政策‘漏洞’之间的蛀虫团伙
  如果说国内卖家面对这些差评师还有一些能够应对的方法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其对于自身的影响和避免出现被恶意差评的情况,那么对于一些专攻亚马逊平台的差评团队就是唯有妥协才能继续出售商品维持店铺。不禁想问“到底是什么能让这些差评师如此猖獗?”“难道亚马逊平台对此就放任不管不顾吗?”“还是商家被恶意评价向上申诉过于繁琐且困难?”。

那在这里就不得不向大家普及一下有关亚马逊的评价体系,亚马逊一直倡导的理念就是“力争成为全球最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平台为了成功践行这一理念,保护所有消费者的声音,在亚马逊的实际运行中就产生了两套评价体系:Feedback(买家反馈)和Review(商品评论)。这就是亚马逊为了约束卖家在平台销售的过程中必须提供优质的产品以及服务,制订了两套评价体系来对卖家出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进行衡量。

而Review则是能够直接反映亚马逊用户对商品Listing做出的评价,和Feedback不同的是Review是仅仅只是针对于商品,只要是亚马逊的用户(至少曾经在亚马逊平台上有过一次及以上购买经历的用户)都能对自己有兴趣的商品来发表自己个人的Review, 不管是不是购买了这条Listing,Review的是非好坏,都不会直接表现到卖家的店铺中,但是会对该条Listing的曝光和排名有直接影响,因此其影响程度也称之为“一条差评毁所有”。


差评:1—2颗星(将直接归入到 ODR 计分,会严重影响帐号的健康和 Listing的竞争力,需要卖家尽快和顾客做出联系和沟通处理,否则将直系降低该店铺的曝光)
将以上的内容归纳起来,差评对店铺的影响:

一、拉低店铺整体好评率
一、直接影响产品排名度
三、严重影响商品的销量
四、获取buy box的难度增大
五、销售权限被取消的可能性增大


在基于亚马逊顾客至上的体系下,衍生出一批人(在文中称之为差评团队)发现了这一保护政策之下隐藏其中的巨大“商机”,为了牟取利益钻了这个空子让许多的商家面临着“灭顶之灾”。而其中有一点是这一差评行业中所有的差评团队公认的无形规则——无论如何都不会碰瓷美国本土卖家店铺市场,其原因也非常之狗血......

最开始准备踏入差评勒索产业时,差评团队对本土商家和外国商家同时下了手,结果令人大吃一惊的是有些本土商家真的会硬碰硬不吃这一套,而不像大多数国内的卖家,大多数都是想息事宁人花钱解决事情这种态度。(这里的外国指除美国外其他国家)

以真实事件举例,前脚差评团队刚收到本土卖家商品的赔款,紧接着后脚就收到了来自这些卖家向法院申诉的传票上门,直接控告差评团队是专门恶意骗保、恶意索赔等,随后先向平台申请冻结其账户,于是就开始查这个账户的税...发生这种情况是团队想破脑袋也没有预料到的,就因为这一事故让前期的差评团队栽了跟头,同时也长了记性,知道本土卖家的确不适合下手,所以也就有了这个行业都默认的前提。




转载应注明作者和网站出处,添加原文链接;
没有获得明确的许可,不得改写内容。如有编辑、改写或是缩短内容,请在文中注明:“本文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原文首发于凤凰联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