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分享到

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设计更安全、更高性能的锂电池

动态焦点 2024-5-22 15:30 500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今天(5 月 20 日)发表在《焦耳》(Joule)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中,哥伦比亚工程公司的一个团队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核磁共振光谱技术设计锂金属电池的阳极表面。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和解释,说明这些方法如何为这 ...

今天(5 月 20 日)发表在《焦耳》(Joule)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中,哥伦比亚工程公司的一个团队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核磁共振光谱技术设计锂金属电池的阳极表面。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和解释,说明这些方法如何为这些表面的结构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电池研究界提供帮助。

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设计更安全、更高性能的锂电池


团队负责人、化学工程副教授劳伦-马贝拉(Lauren Marbella)说:"我们相信,有了我们收集到的所有数据,我们就能帮助加快锂金属电池的设计,并帮助消费者安全地使用这些电池。"

使用锂金属阳极而不是石墨阳极的电池,就像我们的手机和电动汽车中使用的电池一样,将使包括半挂卡车和小型飞机在内的电气化交通工具更加经济实惠、用途更加广泛。例如,电动汽车电池的价格会降低,同时续航里程会延长(从 400 公里延长到大于 600 公里)。

然而,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仍遥遥无期。锂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最活跃的元素之一,在正常使用电池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钝化层,影响阳极本身的结构。这种钝化层就像银器或珠宝开始褪色时产生的钝化层,但由于锂的活性非常高,电池中的锂金属阳极一接触电解液就会开始"褪色"。

钝化层的化学成分会影响锂离子在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移动方式,并最终影响系统内部是否会长出导致电池性能不佳的金属丝。迄今为止,测量钝化层(电池界称之为固体电解质相间层(SEI))的化学成分,同时捕捉位于该层中的锂离子如何移动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Marbella指出:"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开始将特定的 SEI 结构和特性与高性能电池联系起来。"

新研究提炼了近期的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是Marbella小组领导或参与的,并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 (NMR) 光谱方法将锂钝化层的结构与其在电池中的实际功能联系起来的案例。

NMR 使研究人员能够直接探测锂离子在锂金属阳极与其钝化层之间的界面上移动的速度,同时还能读出该表面上存在的化合物。虽然电子显微镜等其他表征方法可以提供锂金属表面 SEI 层的清晰图像,但它们无法精确定位无序物种的确切化学成分,也无法"看到"离子传输。其他可以探测锂在界面上传输的技术,如电化学分析,也不能提供化学信息。

通过研究Marbella实验室在过去六年中收集的数据,研究小组发现核磁共振可以独特地感知锂金属上 SEI 中化合物结构的变化,这是解释锂金属一些难以捉摸的结构-性能关系的关键。研究人员认为,将核磁共振、其他光谱学、显微镜、计算机模拟和电化学方法等多种技术结合起来,对开发和推进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十分必要。

当研究人员将锂金属暴露在不同的电解质中时,往往会观察到不同的性能指标。Marbella的核磁共振实验表明,这些性能变化的产生是因为不同的电解质成分会产生不同的 SEI 成分,并以不同的速率将锂离子输送到阳极表面。具体来说,当锂电池性能提高时,锂与表面的交换率也会增加。他们现在还能看到钝化层应该如何布置。为了达到最佳性能,不同的化合物必须在 SEI 中层层叠加,而不是随机分布。

新研究中展示的交换实验可被材料科学家用于帮助筛选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配方,以及确定高性能所需的 SEI 表面化合物。Marbella 补充说,核磁共振是唯一能探测 SEI 中化合物局部结构变化的技术之一(如果不是唯一的话),它能解决离子绝缘材料如何在 SEI 中实现快速锂离子传输的问题。

一旦知道发生了哪些结构变化--例如,氟化锂等是否变得无定形、有缺陷、纳米大小--那么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对这些变化进行工程设计,并设计出符合商业化所需的性能指标的锂金属电池。核磁共振实验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完成这项任务的实验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推动负极表面设计向前发展所必需的信息。

展望未来,Marbella 的研究小组将继续把核磁共振与电化学结合起来,加深对锂金属电池不同电解质中 SEI 成分和特性的了解。他们还在开发各种方法,以确定单个化学成分在促进锂离子通过 SEI 传输方面的作用。

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