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分享到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新庄村的笑脸

中国新闻 2024-6-24 19:23 22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新华社西安6月24日电 题:新庄村的笑脸新华社记者张京品、郑昕、姜辰蓉87岁的赵忠合,轮廓清晰,白发苍颜,消瘦却喜于色,蹒跚却悦于心。“村子的变化,几句话是说不完的。特别是这几年,村里整洁干净,路两边栽满了 ...

新华社西安6月24日电 题:新庄村的笑脸

新华社记者张京品、郑昕、姜辰蓉

87岁的赵忠合,轮廓清晰,白发苍颜,消瘦却喜于色,蹒跚却悦于心。

“村子的变化,几句话是说不完的。特别是这几年,村里整洁干净,路两边栽满了蔬菜瓜果,环境更好了,空气更好了。现在住在农村生活好着呢!”回忆着村里的变化,赵忠合如数家珍。每个季度,村里举行一次“怀德生日会”,请来剧团给老年人唱唱秦腔,让老人吃个蛋糕,赵忠合感到很温暖。

赵忠合生活的新庄村,是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城关街道的一个城郊村,全村2180人。这里地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荆山塬上,也是渭北“旱腰带”的重点区域,水资源匮乏。很长一段时间里,吃水是这里群众面临的大难题。

赵忠合说,过去吃水靠深挖的水井,群众排队“摇轱辘”打水,但越到后面,摇上来的水越浑浊。“那时候是抢水呀!为了喝上点好水,有的人凌晨四五点钟就去排队了。”对于吃水难的记忆,老人印象深刻。

2013年,泾惠渠工程提升改造,自来水管连入村民家中,但供水不稳定。2022年5月,西安的优质水源黑河水正式引入富平,县城及周边彻底改写单一饮用地下水的历史。

有了水,加上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新庄村开始大踏步发展。村民不用再只种小麦、红薯,葡萄、草莓、樱桃等经济作物也陆续结出硕果。

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止是水。2022年,新庄村实施村庄道路提升改造项目,3.5米宽的乡村小道拓为5米宽的水泥路,雨污分流、弱电入地工程同步实施,交错杂乱的电线不见了,污水横流的问题解决了,新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和美新乡村。

同年,一家制衣社区工厂在新庄村落地,带动村里及周边120余人就业。曾在外打工的薛艳青听说村里有了工作机会,果断回家就业,不仅能就近照顾孩子和老人,每个月还能挣三千多元。

返乡的不止薛艳青。36岁的管创此前在西安一家烧烤店打工,听说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去年他回村开了烤肉夜市。

今年以来,新鲜事儿在新庄村一件接一件。经营商店的冯利飞新开了小吃店,村里第一家咖啡馆“五一”开业,返乡大学生的“小柿人的店”给村里增添了文化味儿,养蜂人李文龙自掏腰包把家里建成了蜜蜂科普馆,吸引了1万多人前来参观……

今年54岁的胡新鹏,2012年瞄准时机种苹果。如今,胡新鹏承包150亩地栽种的“瑞雪苹果”,亩产5000多斤。

“我家的苹果主要是线上销售。”说话间,胡新鹏掏出手机展示儿子胡震的带货直播间,多的时候一个月就卖出10万斤苹果。“没想到手机上也能卖这么多苹果!”

行走在新庄村,记者生动地感受到新庄人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名人巷里的“半句诗”成了学生研学的打卡地,“木兰摇”粗布非遗产品成为中国-中亚峰会的伴手礼,墙壁上的乡村振兴号火车画让村里有了文艺范儿,利用旧宅打造的关中老物件院落留住了村民的乡愁……

据介绍,2023年新庄村里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6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89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元。“我们计划拿出一部分收入,给村里的大学生发些奖励,给村民多办点儿实事!”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冯朝说。

离开新庄村时,记者看到村子中央的一面高墙上,一户户的全家福拼成了幸福新庄的笑脸墙。阳光下,映在青砖黛瓦上的一张张笑脸,火红而灿烂。(完)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