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你好,乡村

马来西亚 2021-3-23 16:22 884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本文首发于《中国—东盟博览》2021年3月·下半月刊撰文/林涵2021年2月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序幕,但 ...


你好,乡村

本文首发于《中国—东盟博览》2021年3月·下半月刊撰文/林涵


2021年2月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

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序幕,但实则是浩荡的时代洪流之下,我想讲的一段关于乡村的故事。

从中国的东部到西部,从北方到南方,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种乡村。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乡村如何变迁,它都保存了自己独特的记忆。

小时候我居住的村子属于岭南地区,村后有两座山,一座是竹山,种满江南盛产的毛竹;另一座是茶山,种满了茶树。

你好,乡村

广西崇左的山村风光


竹山与茶山

20世纪8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的春风也吹到了我们的村子。村子后面的竹山上长满了竹子,但没什么经济收益。到了9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爷爷将大家都不愿要的竹山承包了下来。

你好,乡村

爷爷会用山上的毛竹来编制各种小家具


每隔一段时间,爷爷就将长成熟的毛竹砍下来,拉到街上去卖,一木车的竹子所得不过一两块钱,每次爷爷卖竹子回来,就会给我和弟弟买辣椒糖,那红红的、辣椒形状的糖果是童年里最美的滋味。

闲暇时候,爷爷也会用山上的毛竹来编制各种小家具,比如说椅子、篮子、簸箕等等。要想将竹子变成实用的家具,爷爷会将砍下来的成熟毛竹泡到池塘里,要泡上几天时间,捞出来后的毛竹劈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爷爷说这是因为水分渗进了竹子的纹路里,竹子吸饱了水分,劈起来也就更加顺溜了。

你好,乡村

锋利的竹篾在爷爷的手中温顺地交织在一起


将竹子按需劈成或薄或厚的竹篾,就可以开始编织了。厚点的竹篾会用来做骨架,这就需要拗造型了。要拗造型,就需要用火攻。爷爷会生起火堆,将较厚的篾条放在火上炙烤,这时候火候的把控很重要。烤过头,篾条一掰即断,没法用了。没到火候,则无法拗出想要的造型。爷爷可是烤篾条的好手,每每烤出来的篾条总能轻松拗出想要的形状。用木条和篾条搭好家具的框架后,就可以用竹篾来编织了,那些锋利的竹篾在爷爷的手中温顺地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张张椅子,一个个篮子和簸箕,还有一帆帆席子。织好后的器物还需要用火炙烤一番,目的是烧掉那些细细的毛刺,让其表面光滑,还有一股淡淡的烘竹清香味。

这些竹编的器物,伴随了我整个童年。

你好,乡村

岭南盛产毛竹,可用来编织成各种实用的家具


村子后头的另一座山,是茶山。

听父亲说,那座茶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经济生产队的产物。那时候,这座山不过是一座荒山野岭,后来市里来的技术员说这山头的土壤适合栽植茶树,村里的生产队就忙活开了。不出一个月,从市里技术站引进回来的茶树苗就种满了山坡,种下的第4年,就开始了正式采摘。父亲说,别看这座小小的茶山,当年可是为咱们生产队带来了不小收益呢。

后来,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茶山疏于管理,满山的茶树自由生长,人们忙着走出去,去大城市,见识更新鲜的事物。这儿成了大人们遗忘的角落,却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乐园。

你好,乡村

乡村古灯

每到春天,茶芽爆满枝头,每一朵枝头的小尖尖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到了夏天,茶树则开满茶花,花落之后,枝头结满茶籽;等到入秋,茶籽成熟后就落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我们就拿着布袋,去捡,真的是一捡一麻袋。捡回来的茶籽给大人打茶油,用来炒菜。茶麸则可以用来洗头发和洗衣裳被褥,冬日的阳光一晒,那种自然的香味就像春天的风吹过山岗,柔柔的、酥酥的。


你好,乡村

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上,近70万个行政村遍布其间,村村通公路,中国做到了


稻田里的风

村子前面是大片大片的水稻田。

两广地区多种植早稻,水稻的播种和丰收跟随着固定的节令。清明前后,屯水犁地播种;到了6月上旬,水稻扬花;6月下旬至7月上旬左右,稻花授粉后到齐穗期,紧接着便进入灌浆期。稻子灌浆之后就渐渐成熟了,田野开始变成黄灿灿一片,夏至小暑之间,开始收割。

稻子收割上来,就开始晒谷子了。对大人们来说,晒谷子是辛苦的活,和太阳抢晒,和雨抢收,夜里还要值守。但对于我们小孩子而言,晒谷子是一段快乐难忘的时光。

你好,乡村

晒秋(图源:新华社/摄影:万象)


吃过晚饭,人们聚到了晒谷场上。田野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吹散了白日里的暑气。晒谷场上,大人们拉着家常,小孩子们则开心地四处奔跑,直到满身大汗,直到大人们假装生气骂喊着才肯停下来。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听大人们讲故事,大人们那些鬼故事总是把小孩子们唬得大气不敢出,而山熊婆的故事则堪称小孩子们的童年“阴影”。

故事里的山熊婆是专吃小孩和其他家禽而不吃成年人的野人。有一对姐弟,有一天,父母都外出干活了,夜里回不来,就叫了姐弟的外婆来陪他们。没想到,山熊婆假扮成了他们的外婆,将弟弟吃掉了。于是,姐姐通过的自己的聪明才智杀死了山熊婆,为弟弟报了仇。

如今看来,故事的梗概是如此简单,情节更是有诸多漏洞,但是,在小时候的认知里,山熊婆的故事是无比精彩的,以至于一边害怕得不行,一边又催促大人继续讲下去。特别是父亲讲故事堪称一绝,绘声绘色的语调,恰到好处的氛围烘托,全场寂静无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听父亲将故事的每个情节、每个包袱慢慢铺展开来。

而我总是还没听到故事的结尾,就已经睡着了。父亲背着我穿过田野曲曲折折的小径,回到家中,交给母亲,就又出门了。因为村子里各家各户会轮流派人夜里值守晒谷场,今晚轮到了父亲去值守。

你好,乡村

在稻田中长大的乡村孩子


在大片稻田中间横亘而过的,是通往我们首府城市的二级公路,那是村子连接外面世界的重要纽带。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迷迷糊糊睡在奶奶的怀里,总是可以听到汽车在远处的公路上飞驰而过的声音,长长的尾音,沿着公路一路远去。

这条公路载着村子里的很多年轻人走向了外面的世界,去打工、去读书、去闯世界。整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山后头的这条二级公路就像中国发展的缩影,车来车往,热火朝天。这条公路看到了一些人在发展浪潮中的失意和不得志,更见证了一些人的富起来。

你好,乡村

“所谓的那快乐,赤脚在田里追蜻蜓;追到累了,偷摘水果被蜜蜂给叮到怕了,谁在偷笑呢?我靠着稻草人,吹着风,唱着歌,睡着了。”如今的90后,再听周杰伦的《稻香》,依旧有较深触动的,多是有着诸多乡村记忆的“中年”孩子吧。


拥有更好的春天

小时候,总感觉时间过得好慢,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在乡村似乎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

现在往回看更远些的历史,发现近代以来,中国许多的乡村都在不可避免地衰败凋敝,要想“能够感受到田园风光,能够体验到诗意山水,能够忆得起乡思乡愁,能够承载中华民族5000年农耕文明”,是时候该振兴乡村了。

振兴乡村这一序幕对于时代而言,是宏大的、浩浩荡荡的。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乡村里的每一个个体看似与时代无关且微不足道,不过还好,我们留存了许多关于乡土的故事和记忆,让我们不至于在这时代的序幕面前,是扁平而无色彩的。

其实,中国振兴乡村之路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5月16日,中国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挂牌成立。1993年12月28日,该机构改称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2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永久性摘下 ,“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

机构更迭背后,是几十年来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以前总觉得,是城镇化“摧毁”了乡村,如今,却清晰认识到,城镇化也“重建”了乡村。

你好,乡村

挂着丰收玉米,贴着福字的农家小院门口


“40多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将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是官方媒体上,关于乡村与国家未来的发展定调。

我们的老一辈见证了这40多年来乡村的变迁,有更多的发言权。过年的时候和村里的一些长辈聊天,谈到怎么看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啊?他们说,希望年轻人走出村子后,可以再回来,那样谈乡村振兴才更有底气。

如今,来自城市的工商资本越来越多地下到乡村,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返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谈乡愁、回乡创业、守望乡村,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也不再是“可耻”的事情。时代在发展,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那片在春天播下种子,会在秋天收获果实的土地,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厚实过。

这样看来,我们会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春天对不对?

Tips:

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把中国“农村”的称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文件中恢复为“乡村”,虽仅为一字之差,其背后的关键含义是不再把“乡村”视为一个单纯的生产部门,更多地把它看作一个社会组织载体、文化主体、伦理主体。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