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华人安危 2021-8-16 20:42 962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棋子的价值用完了,只会变成弃子。8月10日,在我国宣布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后,立陶宛驻华大使戴安娜·米克维西恩(Diana Mickeviciene)被通知“打道回府”。刚下飞机还在北京隔离,就收到了离境通知的立陶宛大使米克 ...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棋子的价值用完了,只会变成弃子。


8月10日,在我国宣布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后,立陶宛驻华大使戴安娜·米克维西恩(Diana Mickeviciene)被通知“打道回府”。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刚下飞机还在北京隔离,就收到了离境通知的立陶宛大使


米克维西恩大使实在很郁闷,因为她其实是前一天刚刚抵达北京,在接受为期21天的例行隔离时接到的限期离境的外交通知。


这位大使前脚来中国的这趟,可以说实在是来了个“寂寞”。


出现这个情况,完全是因为立陶宛同意台湾当局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所谓“代表处”,严重侵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方所作出的严正反应。


从外交关系上说,召回自己国家大使,“驱逐”对方大使,是很严重的外交状态,再退一步就是两国直接断交。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可面对这种情况,立陶宛方面的反应用句老话可以形容“死鸭子嘴硬”。


立陶宛一方面对此表示“遗憾”,一方面继续大放厥词声称“决心和欧盟及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在一种原则下,发展与台北的关系。”


从退出中国-中东欧“17 1”合作机制,到设立 “台湾代表处”,这个有恃无恐接连搞反华“表演”的立陶宛到底是个什么样国家,如此这番“卖力表演”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背景呢?


这一切或许要从立陶宛的前世今生说起。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立陶宛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邻白俄罗斯,西挨着俄罗斯和波兰。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蜷缩在欧洲和俄罗斯的立陶宛面积只有6.53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268.8万,经济体量大约是489.3亿欧元,在欧洲属于基本被忽视的国家。


不过,这样一个“弹丸小国”,祖上也曾富过。


16世纪中期,立陶宛与波兰联合组建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曾是当时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说起来,立陶宛和波兰渊源颇深。


1386年,立陶宛大公国君主雅盖沃迎娶了波兰国公主,两国的经济文化也越走越近,彼此组成了亲上加亲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国家。


17世纪初,因为统治欧洲的金帐汗国分裂,东欧出现政治真空。


波兰立陶宛联邦蠢蠢欲动,时不时就挑衅下“左邻右舍”瑞典和俄罗斯,而且战力还不弱。


期间不仅多次打败俄罗斯和瑞典的联军,还干翻过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面积达到120多万平方公里,势力范围几乎遍布整个欧洲。


只可惜后来联邦国力衰退,国土被逐渐强盛起来的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相继瓜分,最终在1918年分别独立为今天的波兰和立陶宛。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立陶宛之后的命运就很悲催,一战时被德国占领;二战初期好不容易再次独立,随即就被前苏联给吞并,成为苏维埃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立陶宛沦为前苏联的“盘中餐”后,心里一直不服气。


前苏联也不客气,一边把原来的立陶宛人大量迁徙到中亚和西伯利亚,一边又大批移民俄罗斯人,还强制以俄语代替立陶宛的波兰语。


这之后的立陶宛只能唯前苏联马首是瞻,说啥听啥,可心里还是有怨气。


1941年,德国入侵立陶宛,立陶宛本来以为对方是来解放自己,很是开心。热闹半天后,发现自己还是被当做了炮灰。


二战结束后,知晓立陶宛“背叛”故事的前苏联采取了更为严厉的税收政策,以补贴其他不发达的联盟地区,反正就是不让立陶宛好过。


立陶宛敢怒不敢言,只能忍声吞气苦苦熬着,民间始终弥漫着不安定的政治情绪。


但是,身处西方和俄罗斯之间“桥头堡”的立陶宛是欧美价值形态及各类政治宣传、资金援助最直接的影响者,成为了瓦解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1990年立陶宛举行大规模游行要求从苏联独立出去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是最早脱离苏联,宣布独立的波罗的海国家。


立陶宛也因这个“最早”得到了西方的青睐。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脱离前苏联后,立陶宛迫不及待要重归欧洲国家的阵营。


没法子,前苏联解体了,可留下的俄罗斯依旧不好惹。紧挨着这样一个虎视眈眈的大家伙,弱小的立陶宛心里实在发虚。


客观上说,冷战期间的立陶宛身处前苏联和欧洲的交界处,无论是军事压力还是意识形态都遭受了极大压力。


同时,立陶宛的宗教是天主教,和俄罗斯的东正教有着较大差异,情感上也更倾向天主教教义的相同的欧洲。


从现实地缘政治角度看,独立后的立陶宛依旧过得战战兢兢,处在俄罗斯与欧美军事力量相抗衡的中间地带。


历史加上自身经济宗教等因素都使得立陶宛只能选择投入欧洲“大家庭”怀抱,求份安心。


2004年3月,立陶宛先是加入北约,拿到一张“护身符”;5月,成为欧盟成员国,总算圆了“回家”的梦。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2004年,立陶宛加入欧盟组织


这之后的立陶宛夹起尾巴,到处给人点头哈腰,博得了一众好感。


中国和立陶宛的关系可谓是“井水不犯河水”,从1991年的两国公布建交公报算起,彼此友好相处了30年。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立陶宛和中国建交后关系一直很融洽


立陶宛也在建交公报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立场,承诺不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


实际上,中国也好,台湾也罢,对于立陶宛来说实在没啥直接影响。


因为中间隔着五大三粗的俄罗斯。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只要俄罗斯存在,立陶宛就始终没有安全感,那份深深的恐惧感有增无减。


虽然和欧洲是一个家庭的,可俄罗斯真要干自己,谁也指望不上。


看来看去,唯一的靠山还是美国。


可想投靠美国,得拿出像样的“投名状”。


一没钱二没资源的立陶宛也很焦虑,只能默默想办法。


2018年,随着中美关系逐渐恶化,立陶宛喜上眉梢,机会来了。


2019年,立陶宛安全部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投资会对立陶宛安全造成威胁,接着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17 1”合作机制。


八竿子打不到的地方,中国为何砸了钱要横跨数万公里去威胁一个还没江苏省大的国家?


这明显是嗅到气味的立陶宛忍不住想在美国和西方面前表功。


特朗普时代,加入北约后的立陶宛战斗力在美国眼里只能算个“渣渣”,充其量也就卖点“黑鹰”直升机、战车给立陶宛,赚点军火费。


北约搞个波罗的海联合军演,立陶宛扮演的角色不是跑腿就是盯梢,西方国家压根没指望他们能直接和俄罗斯人火拼。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这可憋坏了立陶宛,想尽办法希望得到美国的重视。


拜登政府上台后,开始在东欧搞对华战略竞争,要求波罗的海国家开始站队。


结果又是立陶宛第一个跳出来,迫不及待成为美国反华的“提线木偶”。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这也就是立陶宛煽风点火大搞“中国威胁论”和打“台湾牌”的真正原因。


一句话,演给主子美国人看的。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立陶宛不仅在中国问题上蹿下跳,在之前白俄罗斯内部问题上也是不安生。


去年,白俄罗斯内部出现颠覆势力,很多反对派最后逃亡到了立陶宛,这背后就是西方势力利用立陶宛作为资助白俄罗斯反政府力量的前沿阵地。


不用说,立陶宛玩这一招,再次惹怒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内心的那份恐惧如影随形。


白俄罗斯对付立陶宛就一招:开放边境,将数千名难民送入立陶宛。


既然那么喜欢折腾,那索性就多放点移民来体验下立陶宛的“民主”和“自由”吧。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今年6月底,白俄罗斯有意放开通道,让1000多名难民进入立陶宛


资源有限的立陶宛立马怂了,开始在边境修建高墙,以阻挡越来越多的东欧移民。


立陶宛各种疯狂的“试探”之举的背后,其实是立陶宛现政府的短视行为。


2020年,国土联盟和自由运动两个保守派主义政党赢得了立陶宛的议会选举,组成了新一届政府。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是亲美的右翼派别代表


从总统瑙塞达到外长兰斯伯格斯都是偏向右翼的,骨子里有着对俄罗斯的憎恶和对欧美的亲近感。


别的没学会,只学会“双标”。


这样的政府别说国外,国内的事情也没法治理好。


8月10日,就在我国宣布召回大使的同一天,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有数千名民众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销针对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歧视性政策。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立陶宛已累计确诊29万例新冠患者,是波罗的海国家中患者最多的

由于打过疫苗和没打过疫苗的几乎各占一半,立陶宛政府原本计划自9月起对没有打过疫苗的民众禁止搭乘公交、购物以及医疗等服务。


结果这项法案被立陶宛民众知晓后不干了,走上街头抗议这项歧视政策。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立陶宛街头抗议后来演变成了大规模骚乱


抗议后来演变为大规模的骚扰,警方和抗议者彼此展开混战,最终有26名抗议者被拘捕。


就在今年1月,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曾指责俄罗斯对抗议者的“严厉镇压”,表示痛心。


可在此次抗议事件中,有人因警方使用催泪瓦斯及棍棒击打受伤后,瑙塞达却说“民主不是无政府状态,抗议自由不是使用暴力的自由”。


对此,俄罗斯发言人扎哈罗娃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揶揄立陶宛:在处理本国的抗议活动时,那些把民主自由挂嘴边的西方国家及其附庸国,怎么风格突然就变了?



中国来了个寂寞的立陶宛大使,背后却是不甘寂寞的一群政客

俄罗斯发言人扎哈罗娃在社交媒体上讽刺立陶宛的“双标”作风


这或许就是民主国家的特色——“双标”: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永远不是一回事。


不管怎么说,立陶宛现在对华政策上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说“No zuo No die”,纯属是在博美国的好感。


正因如此,立陶宛大使来了即被要求回国,是中国政府针对立陶宛当局涉台问题上的愚蠢行为一记迎头棒喝。


随着中美关系的逐步恶化,中国必须保证最核心的国际利益不受侵犯,更要避免类似立陶宛这样“马前卒”跳出来卖乖献丑。对于美国来说,立陶宛这样的国家只是枚小小的棋子。


棋子的价值用完了,只会变成弃子。文/摩罗客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