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热门分类
  • 二手房
  • 租房
  • 招聘
  • 二手车
  • 交友
  • 服务
所属组:管理员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0/09/23
手机:未填写电话号码
邮箱:1600848634362480@qq.com
公司:安危科技有限公司
职业:安危情报官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热门排行榜
  • 本周热榜
  • 本月热榜

[生活大小事]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

[复制链接]
安危新闻官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6-28 17:41:51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但不得不说,生活在中国真的很幸运,有的疫苗打。



在其他国家,几乎一苗难求,只能寻求别国帮助。



近日,菲律宾总统护卫队打上了中国疫苗,对中国疫苗赞不绝口。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还因此增长自信,公开叫嚣某国,“西方不给我们疫苗没关系,我们的朋友中国愿意给”。



杜特尔多次公开发言力挺中国,算是个不折不扣的亲华派。



2018年,杜特尔在菲律宾工商总会上说:“如果中国愿意,可以把菲律宾当作中国的一个省,跟福建一样。”



从古到今,菲律宾与福建都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有人曾统计过菲律宾人口,菲律宾人口大概1亿200万,华人占比不到2%,但华人血统却超过20%。



就连杜特尔自己也算是有华人血统的人,他的祖父来自福建晋江。



2020年,菲律宾富豪榜出炉,前十名富豪里就有7位来自福建移民。



可以说,福建人撑起了菲律宾经济的半边天,福建人就是50%菲律宾人的衣食父母。



100年前,福建由于三面环山,交通极其不方便,因而发生了大规模迁徙。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jpg

当时,国外就属菲律宾最不排华,许多福建人都往菲律宾迁徙,到菲律宾打天下。



不知是否与环境有关,福建人天生带着一股蛮劲,凡事讲究“爱拼才会赢”。



所以,直到现在,福建还流传着“门字里面是条虫,跳出门外便成龙”的说法。



福建到底有哪几条虫成功游到对岸,一跃菲律宾的龙门?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2.jpg

施至成



1961年,16岁的杜特尔站在达沃街头,对着面前少年的心脏上捅了一刀,只因对方骂了他一句“乡巴佬”。



他们认为,没有菲律宾纯正血统的人,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人,更何况杜特尔的祖父是福建晋江人。



但如果这时,他们到马尼拉打听打听菲律宾最大的鞋店,所有人都会告诉他们“鞋庄”。



而鞋庄的店主同样也来自福建晋江,叫施至成。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3.jpg

在杜特尔吵吵嚷嚷杀人时,施至成早已在菲律宾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更厉害的是,施至成的这“一席之地”,还是在老板的地盘上开辟的。



施至成为了赚钱养家,到菲律宾一家鞋厂打工,帮客人擦擦鞋,打扫打扫卫生,但很快,他就发现了赚钱的门道。



当时,菲律宾人民几乎没有拖鞋、鞋子穿,施至成心想,可以倒腾军鞋,赚个中间差价都比现在打工的钱多。



但现在自己没有钱,哪里来的门店供自己推销呢?



施至成很快就想到了老板这块肥肉,开始忽悠老板:



“我给您免费打工,您让我在您的鞋店里卖我自己的鞋子,可以吗?”



老板这一听,有免费劳动力,立马就答应了,施至成通过从美国进货,倒腾军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万。



而老板一年赚不到1万,看着自己的伙伴赚得盆满钵满,老板肠子都悔青了。



更让他后悔的,还在后头。



1958年,施至成中断了远东大学的学业,辞掉了鞋厂的工作,在马尼拉开设了一家鞋子销售商店,取名为Shoe Mart(鞋庄)。



鞋庄迅速成长,不到一年就逼得老板的鞋店低头认输,乖乖关闭店面。



两年内,SM店卖出近1亿双鞋,成为远近闻名的“鞋业大王”。



1960年,35岁的施至成仍没有感到满足,他趁机扩展了业务,开了一家SM百货商场。



“鞋业带来了顾客,我可以向他们出售其他商品。”



SM百货商场的横空出世,打了周边单一买卖店铺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活命,店主开始“抄作业”。聪明的学生,抄同桌作业时还知道一样东西不能抄,那就是对方的名字。



可这些店主徒有一身抄作业的劲儿,没有动点脑子,把SM百货商场的店名也抄到自家招牌上。



别人一看,还以为是SM开分店了,更加增长了施至成百货商场的名气。



抄作业抄不成,店主们就虚心请教施老师,请他指点指点自己店面的去向。



施老师是个生意人,自然不可能做活菩萨,把时间白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4.jpg

但生意人总能钻缝做生意,他跟这群人做了一笔生意,简单来说,就是你咨询,我收费。



靠着咨询费,施至成赚了50万。



1985年,施至成将所有的积蓄投入,在大马尼拉区城郊建立了SM大型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里面不仅有百货店、商店,还有电影院、饭店、酒店、咖啡厅,就连儿童游乐场都有。



这时,施至成名声大噪,施老师的生意也不断上门。



络绎不绝的咨询者,让施至成萌生了新的商机:将店铺租给别人,收取租金。



自己赚钱,那有风险投资的成分,可让别人帮自己赚钱,风险只能由别人承担,自己坐等收钱就好。



即使店主卖不出东西,毫无收入,租金还是要交,比起自己操刀开店,当个收租佬,收入更加稳定。



这样,施至成不仅可以抽身做其他的事,还能通过购物中心赚稳定的收入。



仅仅一年,施至成靠收租,年收入超过4千万。



从鞋店到百货商场,再到大型购物中心,施至成的商业帝国一点一点构建起来。



往回看施至成的致富之路,似乎没有太多常见的勤奋刻苦,更多的是一些“投机取巧”。



有人说,现在赚钱越来越难,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富人更富,穷人越穷。



那是因为,我们胃口太小,或者说我们眼界太窄。



小鱼的眼里只有鱼饵上的虾米,吃完这点虾米就饱了,但小鱼身后的鲸鱼,正死死盯着小鱼,因为小鱼是它们的食物。



在施至成征求老板意见,在他店里卖自己的鞋这件事上,老板看到的是,有免费劳动力就能为自己省一笔开销,这是稳赚不赔的事。



而施至成看到的,却是老板的鞋店背后的资源,如果借助他的资源,就能为自己带来稳定的收益。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5.jpg

老板看到的是,愿意提供免费劳动力,示弱的施至成,而施至成的目标是借助老板的地盘,积攒自己的资源,日后全盘吞掉老板的鞋店。



施至成的同行,面对施至成的崛起,他们只想着如何让自己走出困境,存活下来,于是找施至成帮忙。



而施至成的目的是利用他们的“无知”,为自己赚钱。



施至成的成功,就在于他没有早早地形成认知闭环。



普通人的常见认知就是:有一个问题,就解决这个问题。



但施至成是从别人的问题中裂变出自己的商机,在别人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让他们为自己带来收益。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6.jpg

吴奕辉



1941年,施至成躺在阴冷潮湿的仓库,望着天花板想着如何发家致富,他的老乡吴奕辉骑着自行车,开始在街头叫卖。



这个掉入贫民窟的落魄王子,从没想到,自己竟有这么一天。



吴奕辉生在一个富人家,父亲在菲律宾开着一家巨型影院,一家人住在一间大别墅里,出行都有专门司机接送。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7.jpg

“有父亲在,我还有一个特权,就是可以不买票去看电影……我每次起床,从三楼的房间下来,走到一楼的用餐区吃饭,最快也要10分钟。”



然而,这一切很快就灰飞烟灭了,父亲去世,债主上门,强行将他们的别墅贱卖抵债,吴奕辉一下子变成了落魄王子。



顶着炮火声,吴奕辉战战兢兢地在街头卖日用品,靠着胆大无畏,勉强存活下来。



之后,战争结束,菲律宾掀起了一阵面粉厂热,吴奕辉贷了一笔钱,开起了玉米淀粉加工厂,并给工厂取了个响亮的名字:环球。



但吴奕辉还没将加工厂做到“环球”的地步,他就先被老行家围堵打击了。



老行家为了打击环球,采用价格战,企图击垮环球,让吴奕辉乖乖关门。



他们默契地一起降价,逼着吴奕辉跟着降价,然而吴奕辉剑走偏锋,吴奕辉稳住原有价格,打出广告,趁机将自家玉米淀粉打造成高端食品。



结果,吴奕辉不亏反赚,3个月就将50万比索赚了回来。



相反,竞争对手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不仅血亏,产品滞销,员工几个月没有收到工资。



还没等他们重振旗鼓,吴奕辉又主动搞起了价格战,降低自家价格,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生存,同行也只能跟着降价,没过多久就因资金周转困难,而纷纷关门,环球瞬间做到一家独大。



与其说,吴奕辉是个天生的商人,不如说他有将军的潜质,他直言,非常喜欢竞争。



但他又不是个鲁莽的将军,遇到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拔出剑,往敌人扑去。



聪明的将军,永远是做足了准备,不断磨砺自己的剑,苦练基本功,再上阵杀敌。



同行想要打垮吴奕辉,于是搞价格战,但他们没有想到降低价格,同时也在损害自己的品牌,参考某多多平台。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8.jpg

有专家说过,每个企业都会经历三个阶段,享受三段红利:



第一阶段是流量决定销量,带来的是流量红利;第二阶段是运营决定模式,带来的是运营红利;第三阶段是品牌效应,带来的是品牌红利。



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第一阶段,企图通过流量,驱动自己的销量增长,于是粗暴地使用价格战。



而很少的企业已经越过前两个阶段,进入第三阶段,不将眼光放在流量上,而是潜心打造自己的品牌,让品牌带来流量,从而轻松地赚取流量红利。



吴奕辉便是如此,在同行疯狂搞价格战时,他却坐下来,夯实环球的品牌形象。



因为他明白,流量,是阶段性的,只有品牌,才是可复购的。



价格战只能给吴奕辉带来一时的收益,但品牌却能为吴奕辉带来更大的财富。



这就像种花,想要通过种花来修身养性的人,往往会种些易打理的物种。



而那些想通过种花来赚钱的人,却喜欢种些娇贵的、讲究水土季节的花,只因为它稀缺。



企业家想要赚源源不断的钱,只能通过品牌,培养自己不可代替的稀缺能力。



因为,只有稀缺,才有红利。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9.jpg

郑少坚



很多人说,吴奕辉从富有到贫穷,再从贫穷走向富裕,有一样东西一直没变,就是家族感情。



当年成立环球,吴奕辉也是拉着弟弟一起干,这种兄弟之间浓浓的感情,在如今不见硝烟的商场上弥足珍贵。



但很可惜,他的老乡郑兄弟可没机会尝一尝这滋味。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0.jpg

(郑少坚小时候)

郑少坚比吴奕辉小7岁,人们常说三岁一代沟,七岁一鸿沟,吴奕辉跟郑少坚的人生隔着一条长长的鸿沟,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从小,郑少坚就知道,感情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父亲远赴菲律宾后,瞒着福建老家的母亲,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二妈挤兑郑少坚,郑少坚在父亲的家过得苦不堪言。



后来,二妈给自己的丈夫枕边煽风,让他叫郑少坚掌管一家面粉厂。



从面粉厂建立到开业、经营,全由18岁的郑少坚一人来。



父亲只出了90万美元,其他都让郑少坚自己想办法,郑少坚掏出自己全部积蓄10万美元,加起来共100万,建立面粉厂。



到工程末尾,资金不够,郑少坚找父亲帮忙,却再次被二妈拦截,无奈郑少坚只能自己想办法。



他到处筹钱,终于把工程尾款补上,面粉厂风风火火地开业了。



到了1960年,郑少坚已经赚到了700万美元,面粉厂市场份额占到20%,生意红火。



二妈不但错失了取笑郑少坚的机会,还看着郑少坚一步步开银行,进军房地产,搞汽车制造,一步步走向巅峰。



这其中,二妈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三番两次搞破坏,挑拨老郑和小郑之间的关系,郑少坚都坚持下来了。



有人说,郑少坚的成功与他的一些经营手段有关,这无可厚非,但更大的原因,就是他时时刻刻在训练自己的心智带宽。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1.jpg

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心智带宽一旦降低,人很容易放弃,做事缺乏耐心。



周岭曾提出一个新概念:稀缺心态,稀缺心态容易降低人的心智带宽。



稀缺心态就是那些扰乱我们心智,打扰我们持续专注的事。



二妈针对郑少坚,弟弟妹妹争宠,这些都是郑少坚事业道路上需要处理的稀缺心态。



只要我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个巨大的事物吸引,我们就有可能进入稀缺状态,进而降低心智带宽。



而郑少坚时刻告诉自己,让自己强大是目前最大的目标,其他的都无关紧要。



时刻清理大脑里多余的欲望,保持对目标的觉知,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需要即刻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因而,在郑少坚赚到钱,他主动提议搬出父亲的家,自己独立生活,在父亲去世后,他主动提出自己不需要父亲的任何财产,全部留给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



郑少坚剪断了所有错乱的关系,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



当他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助理在他办公室内摆满了花草、奖章,郑少坚却让他全部搬走,只留下办公桌,桌上有电脑、笔记本,一张茶几。



他力求极简生活,好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上,让自己的心智带宽越来越宽,越来越富足。



然而,他错就错在,晚年时并没有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家人们。



在他离世后,菲律宾的妻儿与中国籍的妻儿为了争夺郑少坚死后的财产,陷入一片混战,互相算计。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2.jpg

陈永栽



当郑少坚的“家丑”闹得沸沸扬扬时,记者采访他的老乡陈永栽。



陈永栽喝了一口茶,摇摇头说:“他至少比我幸运许多,很值得了”。



的确,郑少坚还有老父亲的90万美元支助,虽然和二妈关系僵化,但起码吃得饱穿得暖。



而陈永栽刚开始创业,开厂的钱都是自己半工半读赚来的。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3.jpg

从11岁起,陈永栽就在烟厂打工,补贴家用。头脑灵活,做事勤快,因而很受老板喜欢。



陈永栽大学刚毕业,老板就立马提升他为化学师,进入了香烟的重要生产线,之后又破格晋升为业务经理。



陈永栽一步步走向厂里的核心位置,所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他开始捣鼓着自立门户。



陈永栽没钱买不起新器材,只能从二手市场买二手机器和破旧卡车,在偏僻的地方盘下了一家破旧的厂房,福川烟厂成立。



但自己能干什么?陈永栽还不知道。



一次与老东家的聊天,让陈永栽挖到了商机。



甘油是香烟厂需要的润滑剂,但菲律宾本国没有,只能从国外进口。



陈永栽记得在烟厂打工时,记过生产甘油的原料,而刚刚好,这些原料菲律宾随处可见。



陈永栽觉得,自己生产甘油,这也许可行。



说干就干,陈永栽连夜跑到美国,从二手市场买了一口旧炼油炉,将它运回了菲律宾。



由于在香烟厂打工了9年,陈永栽早就趁机偷偷摸摸学了一些制作香烟的知识,炼甘油对陈永栽来说很容易。



就这样,陈永栽将甘油进口变成本地生产,很快就垄断了菲律宾的甘油市场。



然而,陈永栽还没来得及高兴,1968年,一场台风席卷了整个菲律宾,福川烟厂的厂房被台风连根拔起。



陈永栽和工人们连夜抢修厂房,在台风中疯狂捡起浸湿的烟草和支离破碎的器材。



那时,陈永栽35岁,面前一片废墟,告诉他,他又得重新开始了。



之后,陈永栽重新搭建工厂,并引进了高级的机器,卷烟机,让它们更加牢固,防止这次台风事件再次发生。



到70年代末,福川烟厂已经成为菲律宾最大的烟厂,占据了70%香烟市场。



而比起香烟大王的名号,陈永栽的另外一个名号则更响:“收破烂大王”。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4.jpg

在香港回归之际,许多人对香港未来充满担忧,纷纷抛售股票,引得香港股市大跌,股市一跌,市场更加混乱,人民更加焦虑。



这时,裕景花园拍卖,许多人默契一般地不敢投标,只有陈永栽立马出手,花5亿港币买下了裕景花园的地皮。



大家奚笑陈永栽的傻,陈永栽却笑而不语。



结果,香港顺利回归,形势大好,裕景花园价值连翻几倍,高达百亿。



之后,陈永栽还收购了连年亏损的航空公司,让业界大佬们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菲律宾国航这个烂摊子还有人要。



陈永栽接手后,菲航依然一蹶不振,继续亏损,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菲航挨了一刀,一下子就垮了。



陈永栽斥巨资买飞机,整顿菲航内部,依然不见起色。



1999年上半年,菲律宾航空公司每天亏损高达2000万比索,负债高达22亿美元。



所有人都准备看陈永栽的笑话,看他为了这个烂摊子倾家荡产。



然而一年后,菲律宾国有航空公司突然扭亏为盈,盈利高达80亿人民币。



陈永栽又狠狠地打了各位看客一巴掌。



两次“捡破烂”,没想到最后捡到的是黄金,记者问陈永栽如何准确把握到机会。



陈永栽说:“凭感觉,完全凭感觉,那种情景之下,你怎么理性分析?感觉对了,就出手,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5.jpg

我们从小被灌输,不能“意气用事”,做人要理智,不要干傻事等等思想。



在我们看来,做事凭感觉仿佛耍流氓。



但有研究表明,潜意识不受思维束缚,它处理信息的速度极快,每秒可达11000 000次,能够感知许多不易察觉的信息。



而意识,处理信息的速度只有40次/秒,潜意识是它的275 000倍。



通俗来说,潜意识就是我们的感觉,意识就是我们的理性。



也就是说,有时候“凭感觉行事”比理智干活更能抢占先机。



洪兰教授曾在TED演讲上说过,“要想快人一步,你必须学会与自己沟通,察觉潜意识发出的信息。



陈永栽两次捡漏,就是他听到了自己潜意识里的声音,快速出手,让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块蛋糕就那么多,赚钱再也不太讲究章法,反而带有些许拼手速的意味,先到先得。



如果当你的脑子里蹦出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一定要引起重视,快速提取它,防止它进入理性区域,因为经过一番理性分析,意识会告诉你,这种想法不可取。



要懂得多为脑中那些来路不明、无法解释的信息开绿灯,让感知力代替思考力。



这样一想,陈永栽的暴富也不是不无道理。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6.jpg

庄金耀



当别人问陈永栽,此生最佩服的人是谁,他毫不犹豫地说:“庄金耀,从没看过一个人很随心做生意的。”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7.jpg

(第一排右一是陈永栽、第二排右二是庄金耀)

1965年,庄金耀加入父亲的公司—立高纸业,同大哥一起管理。



他加入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找员工聊天,喝茶,除此之外,什么事都不干。



老板“请喝茶”,庄金耀这茶里卖的是什么药,员工愣是看不出所以然。



找员工聊完,又找大哥聊,兄弟俩一杯酒一句话地聊了起来。



庄金耀跟大哥提建议,重新调整员工工作。



原来,这几天喝茶,庄金耀只是为了了解每个员工的情况,以及他们适合做什么活,为了将他们分配到更合适的岗位上。



除此之外,庄金耀还特别“爱管闲事”,时常问员工工资,打探他们家境。



别人觉得庄金耀太八卦,然而他这番操作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希望员工能无后顾之忧地干活,不用为了家庭,工资瞻前顾后。



“让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有足够的收入生活下去,如果常有工潮,生意肯定不能做好。”



在庄金耀的带领下,立高纸业蒸蒸日上,1972年收入连翻几倍,达到5000万。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8.jpg

与其说庄金耀是个生意人,不如说他更擅长领导人。



这种人在战场上就是帅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擅于谋篇布局,以使得每个兵卒都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只有领导者打头阵打对了,后面的士兵才不会乱了阵脚。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19.jpg

“穷人一直穷,富人一直富”是伪命题



除了以上这几位大佬,在菲律宾混得风生水起的福建人还有很多。



就单说福建晋江市人,在菲律宾都占据半壁江山。



比如,Fortune渔网集团公司董事长施文界,Jollibee 快乐蜂餐饮集团创始人陈觉中,安德集团董事长吴聪满,同样来自福建晋江。



他们在菲律宾开疆扩土,尽显那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的万丈豪情。



他们也告诉我们,穷人不可能会一直穷,除非我们一直在穷人区里固步自封,富人的财产也可以像烟花一样,昙花一现。


菲律宾10个富豪,就有7个是福建人:海外中国人,到底有多牛?-20.jpg

穷人一直穷,富人一直富,这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或者说,这是富人们防止穷人崛起,放出的烟雾弹。



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敢想,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画地为牢。



我们要走出去,更要破除自己固有的思维逻辑:有钱了我才能去赚钱。



而要形成一种“就是因为没钱,我才要想尽办法去赚钱”的思维模式。



这样,我们的问题就从“没钱”转向了“有什么办法赚钱”上。



有的时候,“有什么办法赚钱”就需要我们对当下的生活做出改变,勇敢去尝试。



心理学教授贝克哈斯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一只小家鹅放进天鹅群,又把一只小天鹅放进家鹅群,让它们一起生活。



半年后,小家鹅可以飞几百米,而小天鹅却将之前的飞行能力忘得一干二净。



因为改变,所以我们惧怕,只能依赖于环境,同他人一起变得平庸。



恐惧改变带来的风险,而渴望确定性的稳定,这是我们的弱点。



要想跳出穷人区,就必须勇敢地尝试,对思维进行升级。



巴菲特说:“如果你没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能挣钱的方法,你将工作到死。”



人生如局,我们要做的不是入局,是破局,必须破局,才能一步步走向富裕。

精彩评论2

南风知我意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6-28 17:42:19
对于菲律宾的华人富豪,你怎么看?
短路一秒钟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6-28 17:42:36
反中国的就是它们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