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热门分类
  • 二手房
  • 租房
  • 招聘
  • 二手车
  • 交友
  • 服务
所属组:管理员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0/09/23
手机:未填写电话号码
邮箱:1600848634362480@qq.com
公司:安危科技有限公司
职业:安危情报官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热门排行榜
  • 本周热榜
  • 本月热榜

[本地新闻] 从菲律宾总统候选人言论看菲中关系未来

[复制链接]
安危新闻官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11-8 14:43:0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Philippine%20election%20race.jpg

菲律宾大选将于明年五月举行,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至少有五位实力强劲的总统候选人,分别是:副总统罗布雷多,参议员拉克森,前参议员小马科斯,马尼拉市长莫仁诺和参议员帕奎奥。

无论是菲律宾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认识到此次大选的结果将给未来六年的菲中、菲美关系走向带来重大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菲律宾的国运和中美大国竞争进程,因此备受关注。

菲中关系中最敏感的议题无意是南海问题,领土纠纷不断给两国关系带来麻烦。另一方面,密切的经贸合作持续为菲中关系发展带来正能量。因此,菲律宾未来的领导人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两股力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上述五位总统候选人或多或少发表了对南海问题和菲中经贸的看法,其中阐述比较完整的是罗布雷多、拉克森和小马科斯,今天就重点分析他们三位:

罗布雷多的外交政策主张

副总统罗布雷多的立场比较明确,她10月14日在马尼拉扶轮社发表演讲时说:“就对华政策而言,我们将在贸易和投资等没有冲突的领域与他们合作,就像越南和中国一样。但是,当涉及西菲律宾海问题时,如果他们不承认南海仲裁结果,我们就无法与他们打交道。”

罗布雷多进一步表示,中国和菲律宾可以合作的一个领域是联合石油勘探,但条件必须明确,比如,只有中方先承认2016年南海仲裁,菲方才同意开展联合油气勘探。

罗布雷多认为,拥有包容和独立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偏袒某一个国家,对菲律宾是有益的。她说:“我们希望建立更好的关系,特别是在增加进出口、加强贸易、提升军事和情报能力方面。菲律宾也必须加强与其他盟友的外交关系,包括东南亚国家、欧盟、英国和澳大利亚等。”

罗布雷多的这一表态属于中间偏强硬路线。她首先给出一个框架,即菲中两国应该在经贸领域维持合作。这是她理性、务实的一面。但是在南海问题上,她把2016年仲裁结果作为一切合作的前提条件,这是十分危险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不可能在南海仲裁问题上有任何让步,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即中国不会参与,也不会承认所谓的南海仲裁。

罗布雷多为南海合作设置了一个中方无法接受的前提条件,如果仅仅影响油气合作,倒是并不危险,但南海合作包括很多层面,包括东盟-中国正在进行的“南海行为准则(COC)”谈判等。如果罗布雷多把仲裁作为这些谈判的前提,则有可能引发危机。

核心问题是,罗布雷多是把南海仲裁裁决放在菲中双边框架内,还是放到东盟等多边场合。双边框架内,菲中可以各说各话,危害不大,但如果放入多边框架,导致南海问题国际化,势必引发中方强烈反弹。届时,不仅菲中经贸、投资、抗疫、人文等合作势必受到冲击,就连东盟的团结也可能受到影响,就像2012-2016年发生的那样。

因此,罗布雷多的外交政策愿景虽然强调包容性和独立性,但如果她无法有效搁置争议,就有可能造成紧张和冲突,从而影响菲中其他领域合作,并给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加深对菲律宾的控制提供借口。可以说,这既不包容,也不独立。

除了南海仲裁,罗布雷多表示“菲律宾必须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并且要“提升军事和情报能力”。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目前已经结成军事同盟,针对中国的意味十分明显,如果罗布雷多过分强调与这些国家加强联盟,则极易引发中国方面误判,认为菲律宾已经加入围堵中国的“小北约”。一旦这种判断形成,将对菲中关系产生重大冲击。

强硬派代表:拉克森

如果说罗布雷多的路线是“中间偏强硬”,那么总统候选人拉克森的路线则是典型的强硬派,对菲中关系和菲律宾国家利益造成的影响可能也是最大的。

参议员拉克森近期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希望菲律宾与西方军事强国结成更密切同盟的强烈愿望。正式成为总统候选人后,他对外交政策理念的表述也日趋完整,其中最详细的一次出现在最近几天。

上周三(11月3日),拉克森通过视频会议向菲律宾美国商会的成员讲话。

拉克森说:“我们不是好战分子,我们不想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与中国开战,然而,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西菲律宾海维持力量平衡。”

他说:“我很高兴,当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是日本的外交官与我们谈论南海时,他们都表示愿意维持西菲律宾海的贸易安全。”

就南海仲裁问题,他说:“我们赢得仲裁胜利,但无法执行。能帮助落实仲裁的是来自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压力,我们应该以此为目标。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军事强国,例如美国和欧洲的支持。”

在国际贸易方面,拉克森说:“中国是我们的重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也是,我们必须与他们维持相等的关系,我们应加强菲律宾的竞争力。”

他最后表示:“我将奉行独立外交政策,不亲美、不亲中,我只亲菲律宾。”

我们可以看到,拉克森的外交理念与罗布雷多有几分相似,他们都强调要与中国维持经贸合作,这说明即便是在菲律宾的强硬派当中,多数人都能清醒地认识到经贸合作给菲律宾带来的好处,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拉克森和罗布雷多的另一个相同点是都强调要维护2016年南海仲裁结果,但两人的不同在与,罗布雷多目前的表态是“中国不承认仲裁我们就不合作”,而拉克森的想法是“中国不承认仲裁我们就叫国际社会来施压”,这个所谓的国际社会,当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代表真正的国际社会。

罗布雷多想要在多大程度上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尚有待观察,但拉克森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他的主要政策就是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促使他产生这种想法的恐怕不仅仅是菲中南海纠纷,还有更层次的原因,诚如他自己所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南海维持力量平衡。”

这个所谓的“力量平衡”与美国所说的“亚太再平衡”其实是一个概念,都是指在美国绝对主导下的亚太力量平衡。在这种平衡下,中国的地位仅仅是一个亚洲普通国家,然而这显然已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中国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全球超级大国,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地区大国。强行围堵中国、压制中国,从长期来看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此,总统候选人拉克森的外交政策理念其实已经超越菲中双边关系和西菲律宾海纠纷的范畴,他真正想要的,是让菲律宾在西方围堵中国的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可以预判,如果拉克森成为下一任总统,菲律宾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入亚洲版“小北约”,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棋子。

其实菲律宾政治领袖的对华政策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怀疑和对抗,一种是信任和合作。罗布雷多和拉克森大致属于第一种路线,下面让我们看看第二种路线。

小马科斯和合作路线

小马科斯10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不可能承认南海仲裁结果,因为北京从一开始就没有参与仲裁。如果把仲裁结果作为菲中南海合作的前提条件,那么双方根本就不会有合作。

小马科斯希望在经济、人文、科技、农业、体育等领域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让菲律宾尽快实现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

小马科斯信任中国的另一个证据是,他认为没必要让美军基地重新回到菲律宾,因为美军基地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如今的国际形势已经大不相同,菲律宾今天不需要美军基地。这与拉克森的观点截然不同,拉克森认为应该尽快全面落实菲美《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而EDCA的实质就是让美军基地重新回到菲律宾。

可见,不论是从菲中关系角度讲,还是从国际关系角度讲,小马科斯对中国都抱有信任和合作的态度,他认为菲中不会因南海而爆发战争,也认为中美之间不会有新冷战,因此没必要选边站队。

那么,小马科斯是亲华派吗?我认为不是。在采访他的过程中,他的一些论述令我印象深刻。

首先,他说“菲律宾就像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走钢丝”。这说明他不是只在乎与中国的合作,也很重视与美国的关系,菲律宾也必须照顾美国的关切,正因如此,菲律宾要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非常困难,才有了“走钢丝”一说。

其次,他不反对菲律宾与西方主要军事强国结成更紧密的盟友。

最后,他不希望中美之间的竞争演变成零和博弈,他说:“我真心希望中美角力不是零和游戏,因为这将把我们打回原点,当时菲中双边关系还没有任何进展。也许政治上我们没办法,意识形态差距太大,但其他方面,我们仍可以接触。”

他这段话讲得比较隐晦,我个人的理解是,如果中美之间出现零和博弈,或者说出现“新冷战”,那么全世界就必须依据意识形态划线、站队。到了那个时候,在政治上菲律宾就不得不站在美国一边,菲中关系将被“打回原点”,只能在有限的方面保持接触。

但小马科斯最后表示,他坚信中美之间的竞争不是零和博弈,世界也不会出现“新冷战”。

从他的讲话可以看出,小马科斯不是亲华派,也不是亲美派,他是真正的务实派。

虽然罗布雷多说“菲律宾应该像越南一样,与中国维持良好的经济合作”,拉克森也说他“不亲美、不亲华、只亲菲律宾”,但他们的政策主张显然是典型的亲美派。在他们眼中,维持菲中经贸合作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菲律宾的利益而“不得不为”,他们并没有把中国的崛起视作菲律宾的历史机遇,反而视作一种潜在威胁。而藉助美国目前对中国的围堵,让菲律宾进一步融入美国及其军事盟友的体系,才是他们眼中的“历史机遇”。

因此,不同的总统候选人上台,将带领菲律宾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菲律宾站在十字路口

菲律宾的总统候选人各有不同的外交政策主张。对菲中关系而言,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有三大类:

第一是“政经分离、政冷经热”。这有点类似于目前的中美关系。虽然中美在政治外交等领域发生激烈碰撞,但经贸合作及投资仍保持较高水平。

中美之所以能维持“政冷经热”的特殊关系,是因为双方经济体量相当,相互依存度高,谁也离不开谁。但菲律宾的情况不同,如果菲律宾在政治、军事、外交上与中国对抗,中国对菲律宾的经贸依赖度远远低于菲律宾对中国的依赖度,即便菲律宾想要维持合作,中国也未必答应。

第二是“全面对抗,合作崩塌”。如果菲中之间发生严重误判,菲律宾视中国为潜在的“敌人”,而中国视菲律宾是美国围堵中国的马前卒,那么双方的敌意势必升高,菲中合作将受到全面冲击。届时,菲律宾将更加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和经济援助,再次沦为美国的附庸,失去实施独立外交政策的基础,也就没有能力再通过“大国平衡”策略促成菲律宾国家利益最大化。

第三是“搁置争议,发展合作”。这其实就是菲律宾现政府在杜特地总统的领导下取得的外交成果。杜特地不愿把中国视作威胁,而是视作经济合作伙伴以及南海争端中正常的谈判对手,从而通过中国获得大量经济利益,并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得到北京大力协助。中国是第一个捐赠菲律宾疫苗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对菲出售疫苗的国家,如果没有中国的疫苗,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绝无可能在10月下旬就实现群体免疫,更无可能“Merry Christmas”。大马尼拉经济产出占菲律宾GDP的三分之一,如果没有中国疫苗,大马尼拉地区的封城可能被迫持续到今年底明年初,全菲经济将遭受重创。

菲律宾与中国“搁置争议,发展合作”的政策也促使美国认识到菲律宾的主权独立性,现在的局面是,美国必须请求菲律宾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而非菲律宾请求美国提供保护。菲律宾已大大提升了对美要价的筹码——杜特地仅仅同意不再废除菲美访问部队协议(VFA),美国就立即大幅增加对菲疫苗供应,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尽管杜特地同时承诺不会在地缘问题上伤害中国的利益,但美国对此毫无办法,只能继续拉拢菲律宾,并满足菲方的要求,这就是大国平衡的作用。

人类社会的历史告诉我们,每当世界进入大国角力的时代,像菲律宾这样相对较小的国家,最能促进国家利益的方式不是选边站队,而是大国平衡。中国拒绝与美国进入“新冷战”,从而避免本地区国家被迫选边站队,这使得菲律宾与东盟邻国一样,都有操作大国平衡的空间。如果菲律宾盲目投身美国主导的印太新军事联盟,试图通过美国的军事力量让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让步,不仅很难在南海得到好处,而且浪费了操作大国平衡的历史性机遇。最后的结果就是,菲律宾未来十年的发展势头将很有可能大幅落后于东盟邻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